南芬百事通

将我国地厅级强省会郑州合肥福州长沙昆明等7市升格副省级市研究

2023-07-03 16:27:22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现代化,我国23个省和5个自治区都正在迎来一个“强省会时代”。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省会城市经济繁荣现象持续强化,不管是粤苏浙鲁闽等沿海经济大省,还是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等中西部经济后发型省份,都在强化省会的引领作用。对一个省来说,省会是代表本省参与区域格局竞争的“带头大哥”。因此,省会间的较量,目前已成为区域经济最精彩的篇章。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强省会”目标,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研究认为,最直接、最管用和最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将一些符合条件的非副省级市省会城市,升格为副省级市,培育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比如东部地区的福州市、合肥市,中部地区的郑州市和长沙市,西部地区的乌鲁木齐市、昆明市和兰州市等7个省会城市就有必要升格为副省级市,从而强化其“强省会”战略。

一、我国各省和自治区均迎来了“强省会”时代

中国目前正在进入强省会时代,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可以从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来分析。首先从人口增长来研究分析,2022年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的人口都是正增长。目前大部分省会城市人口,都占全省人口的15%至20%左右。未来这个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各地省会的人口还会不断的增加。二三十年后,各地省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数量,将会进一步提升到30%,甚至50%以上,逐步形成一省一城的状态。而那些小县城,甚至一些曾经非常有名的地级市,人口将会进一步被吸走,城市正在规模化,中心化。

其次,可以从经济发展来分析我国各省的“强省会”现象。盘点已经过去了5个多月的2022年,我们会发现,全国省会城市格局已进入新一轮“洗牌期”。2022年省会城市GDP排名,第一名仍旧是广东省会广州市,第二名是四川省会成都市,第三名是湖北省会武汉市,第四名是浙江省会杭州市,第五名是江苏省会南京市,第六名是湖南省会长沙市,第七名是河南省会郑州市,第八名是福建省会福州市,第九名是山东省会济南市,第十名是安徽省会合肥市。

省会城市中,广州GDP长期位居第一,其次是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这些都是经济实力靠前的城市。2022年,武汉、长沙、福州、南昌、石家庄、银川经济增速较高,均超过4%。

广州市2022年GDP总量为28839亿,仍然稳居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成都要高8000多亿,在未来一段时间广州都会是中国第一大省会城市(单指经济总量)。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GDP是要比深圳低的,深圳GDP要比广州高出2500多亿,作为一个省会城市,GDP却比省内某城市低,这是比较少见的。当然了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重点试验城市,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所以深圳经济发展要比广州好,这也是正常的。

成都GDP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2022年成都公布GDP总量为20817亿,是中国第七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成功跻身2万亿元城市俱乐部。成都GDP突破2万亿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2021年成都GDP就达到了19917亿,离2万亿也只是差不到100亿,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步之遥。所以只要成都经济增长率是正的,那么就基本会超过2万亿元。成都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而且是四川人口最大,经济发展最高,科技水平高的城市,GDP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要知道四川全省共有21个市州,所以成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福建是我国的沿海大省,也是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可能厦门的的名气要大过福州,但是福州才是福建的省会城市。福州2022年GDP总量12308亿,成功超过济南,成为中国第八大省会城市。福州GDP增量983亿,名义增速8.69%,是十大省会城市中排名最高的,增量仅次于武汉。按照福州这样的增长势头,2023年GDP超过郑州也是非常可能的,GDP相差600多亿,而2022年福州GDP增量比郑州高700多亿,所以福州明年很有可能跻身为全国第七大省会城市。

GDP十强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苏州常年位于第六位,被称为超级地级市。2023年一季度苏州GDP被成都反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年全年苏州GDP是否会被成都反超,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是,随着很多省份强省会战略的持续推进,苏州被反超并不奇怪,而且还会成为常态:紧随其后的武汉、杭州等经过若干年后也有反超的可能。杭州GDP与苏州GDP的差距,就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见一斑。

在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地级市无锡面临被长沙/郑州的超越;佛山面临被福州的超越;泉州已经被福州超越,同时面临被济南/合肥/西安的超越;居于其后的南通/东莞则面临被济南/合肥/西安进一步拉开距离的状况。

强省会战略的实施,确保了各自省内所有的优质资源要素流向省会城市,省会城市虹吸能力越来越强。这些省会城市GDP超越的不仅仅是普通地级市,亦会逐步超越计划单列市;不仅如此,不只是超越,超越之后还将进一步拉开与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的差距。在强省会战略的省份中,成都、武汉、西安GDP全省占比高达36-35%,与其省内GDP第二城的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的强省会正在形成强烈的“洗牌效应”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转型、升级已成为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增长新动能的核心。在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的演变中,能够决定未来发展的密码,唯有创新。比如安徽省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此战略平台为标志,合肥在国家创新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科技竞争,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都获得极大提升。顺势而为,合肥建设世界一流创新之都,塑造创新策源地,就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城市竞争犹如武林高手过招,谁能领袖群伦,靠的是真功夫。纵观整个中国城市体系来看,短跑中胜出靠的是招商,中跑领先靠的是创新,而要赢得长跑,靠的是文化。在这方面,杭州、成都堪称范本。这对后发型省会城市谋划未来发展战略,具有很好的参照价值。着眼长远,只有塑造出具有独特标识的城市气质和文化基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我国强省会的必然性研究

近年来,“强省会”战略颇受关注。所谓强省会,就是省会城市在一个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主干作用,带动省内其他区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省会城市越来越强,似乎进入了“一省一城时代”。

一是省会城市撤县设区和城市扩容成为一种趋势。2016年,成都市与资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其中的简阳市整体划归成都,这些年先后有双流、新都、新津、郫县等撤县建区,成都现在是12区、5个县级市和3个县。2016年,西安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2019年,南昌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南昌市湾里区,并入南昌市新建区,同时设立南昌市红谷滩区。武汉市下辖了13个区,没有一个县或者一个县级市,从2020年起,就一直有“鄂州并入武汉”的传闻不一而足。

尽管2022年国家暂缓了撤县(县级市)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说明国家充分认识到了强省会中的撤县市设区来推动强省会战略,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省会城市要撤县设区,就必须按照“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的要求进行。

二是省会城市经济和人口首位度越来越高。经济首位度,就是一个省会城市的GDP在全省的占比。一般来说,30%是基准线,超过30%被认为是强省会的标志。虽然目前经济首位度排在最前的省会城市是长春、银川和西宁,但这三个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体量不够大、水平不够高,在全国来看不够“强”。当下全国学界和社会公认的“强省会”城市是成都、西安和武汉,成都市GDP占四川的36.5%,紧随其后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GDP相加都不及“主干”成都。武汉市和西安市GDP分别占所在省总量的35.%和38.3%。

不仅经济首位度高,人口首位度也一样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成都进入超大城市,常住人口达到2093.78万人,占全省25.0%,比十年前增加581.89万人,占比提升6.2个百分点。武汉2020年人口为1232.65万人,占湖北21.3%,西安更是了得,人口1295.29万人,占全省的比重达到了32.8%,比十年前提高了整整10.1个百分点,三个城市产业聚集,人口聚集,成为强省会的典型代表。

而南京和济南两个城市,经常被点名“省会作用发挥不够”,其经济首位度为13%左右,济南人口总量列山东第四位,南昌、南宁和呼和浩特也被列为“弱省会”。从各地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强首府。山东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富美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将“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作为未来的工作重心;贵州支持贵阳做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广西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共建北部湾城市群。

三是强省会也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城市竞争的必然。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及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资源向区域中心城市聚集,是城镇化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大家可能都熟知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但对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知之甚少,因为悉尼已经集中了新威尔士州大部分的人口和城市资源。未来区域的竞争最终会落实成为城市群与城市群、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一个省份,如果连一个显眼的大城市都没有,恐怕参与区域竞争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在重大国家战略中获得一席之地呢?没有中心城市,就没有引领者,在产业竞争和人才争夺中就缺乏领头羊。

因此,立足于未来的竞争,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省会,随后做大中心城市,进而做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会是未来很多年的大势所趋。这种现象演化到极致之后,就变成了“一省一城模式”。

四、我国推动强省会战略的长沙实例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我国很多省份都在积极推进省会城市的“强省会”战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工作了5年时间的湖南省。湖南省不仅在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还在努力推进长沙市的“强省会”战略。比如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施强省会战略,为长沙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强省会战略落地见效,长沙市还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湘发〔2022〕8号)精神,制定印发了《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的强省会发展目标,是以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三个高地”引领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为重点,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到2026年,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一是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全面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持续增强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地区生产总值达2万亿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0%,经济首位度超过30%,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二是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加快构建“1+2+N”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涌现一批具有行业主导权的龙头企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以上,智能制造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以上,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达到8个。

三是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全国领先,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

四是城市开放度大幅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联通全球、辐射全国的海陆空综合立体对外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在全国省会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达到先进水平。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0%,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2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90万户,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五是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优于省级考核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或优于国家、省级考核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质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化就业创业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六是辐射引领力大幅提升。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环长株潭“3+5”城市群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带动长株潭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都市圈竞争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40%。

五、我国非副省级市的强省会应该升格副省级市设想

虽然我国众多的省会城市都跟长沙市一样制定了强省会战略和政策支持,但是这些措施在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眼里,其实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真正有用、管用的措施,还是要将一些具备条件的省会城市升格为副省级市。因为副省级城市是我国城市中的一种,介于直辖市和地级市之间,与普通地级市相比,它们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财政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而且还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经济更具有活力,发展速度也要快于普通地级市。目前我国共有15个副省级城市,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分别是深圳市、宁波市、厦门市、大连市、青岛市。

在我国的15个副省级城市中,其中副省级省会城市共有10个,分别是成都市、广州市、南京市、杭州市、济南市、武汉市、西安市、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这些城市都已进入我国城市的第一梯队中,成为各大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释放一些省会城市的发展潜力,使它们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我国有必要新增设一批副省级省会城市,看看哪些城市有望成功入选?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也是目前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正因为如此,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为了我国副省级城市数量最多的经济区之一。在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中,东部地区占有济南、南京、杭州和广州等4个城市,目前均已进入万亿俱乐部城市行列,都是各个区域的龙头城市。而根据东部地区各省发展的客观需求,有必要再增设2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非副省级市的省会城市中,从城市规模大小和经济总量来看,福州市、合肥市是目前最具升格副省级市条件的省会城市。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偏东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腹地,将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中部地区仅有武汉1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战略地位不符,有必要增设2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从中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潜力和城市规模、经济实力来看,国家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长沙市最具升格副省级市的条件。

西部地区是我国四大经济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同时也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因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基础都较差,且土地承载力弱等客观因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足。因此,西部地区的副省级城市很少,仅有成都和西安两个城市,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因为得不到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撑,因此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不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所以,为了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建议增设3个副省级省会城市。从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和战略地位来看,最具升格副省级市条件的应该是昆明市、乌鲁木齐市和兰州市。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https://www.albrechtai.com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南芬百事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