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14:48:51
位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光伏发电项目。人民网记者陶涛摄
光伏生产一线,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设备。人民网记者陶涛摄
光伏生产一线,工作人员正在操作设备。人民网记者陶涛摄
隆基光伏产品展厅。人民网记者陶涛摄
安徽昕铭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一线。人民网记者陶涛摄
安徽昕铭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一线。人民网记者陶涛摄
“十三五”期间,滁州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3000亿2个千亿元台阶;去年,滁州GDP增速居安徽第一;今年一季度,在安徽省“赛马”评议中,滁州经济运行和营商环境两项指标均位列安徽省第一……
作为安徽东向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现在的滁州,正处在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如果要总结近年来滁州华丽蜕变的原因,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就是长三角一体化。
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是滁州变化的最大的地方,也是未来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今,滁州每年新签约项目中,50%承接沪苏浙转移或合作项目,涌动的资本正在加速改变滁州的产业格局。
项目为王产业链缺啥补啥
“快”,是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光伏)副总经理步怀强对滁州经开区光伏产业的第一印象。
“2018年刚来的时候,滁州经开区的光伏企业还是一片空白,我们是第一家落户这里的光伏企业。”步怀强说。
作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5年前,隆基光伏落户于滁州经开区,投建了年产13GW组件项目。自此,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这不仅是滁州经开区,更是滁州市光伏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五年来,我们两次追加投资,扩大产能,目前不仅成为了除总部之外的最大生产基地,也是整个隆基集团的新产品导入基地,这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步怀强感慨道。这是滁州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滁州市依托凤阳百亿吨优质石英砂资源和区位优势,敏锐抢抓“双碳”机遇,牢牢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新动态。
除了前瞻布局,滁州还巧用“无中生有”。滁州坚持“产业链缺啥补啥”,紧盯头部企业,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全产业链。
2022年,滁州光伏产业产值达到873亿元,连续两年增长超100%。今年,光伏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5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千亿产业。
时至今日,滁州坚持“项目为王”“产业链招商”这个看家本领,做好创链建链、稳链固链、强链补链文章,光伏、汽车、新能源电池、医疗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等一批行业都已成链成群,产业创新集群蔚然成风。
去年滁州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8个,其中350个是八大产业项目,占比73%。依靠多年来对产业链的前瞻布局和持续经营,“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链就是产业园”已成为滁州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营商“沃土”企业缺啥送啥
沪苏浙企业为什么选择滁州?或许从滁州的“土壤”里找到答案。
在滁州市定远县,如果问一家小店的老板,定远营商环境怎么样?他可能会觉得问题过于抽象而无法作答。
但如果问他,开这家店手续是不是复杂?他一定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开店手续复杂与否正是衡量营商环境的一个指标。
过去一年,定远县推行“一窗受理”等服务,企业只需要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网办率100%。
除了“一窗受理”,还有“一网通办”“一件事”“一声哨”等等,定远的政策文件里,以“一”开头的专有名词越来越多。
在定远县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少梅看来,这些“一”字,反映了政府角色的转变:从原来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
当谈到滁州的营商环境时,立讯精密工业(滁州)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意的脑海里都是“主动”二字,主动帮扶帮办、主动联系用工、主动宣讲政策……“他们永远把服务做在我们的需求前面”。
2014年一期投产,2016年二期投产,2022年三期投产,不到九年的时间,企业年产值从2300万元到突破百亿大关。在罗意看来,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都是有政府主动帮企业排忧解难,才能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经营主体青山常在,经济就能生机盎然。“激发强劲新动能,构筑活跃增长极,滁州就要放大比较优势、增创竞争优势。”滁州市发改委产业科科长柴栋栋说,滁州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的道路上,不仅绘就了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城市底色,更是成为滁州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动力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