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17:27:17
王桂香 https://m.fh21.com.cn/doctor/1270830/
就在前几天,上海闵行区发生了荒唐一幕。
一个10岁的男孩,脚踩平衡车,手里提着一把菜刀。
他气势汹汹地站在核酸检测点前,看上去情绪异常激动。
男孩的奶奶就跟在他后面,男孩挥舞手中菜刀时,几乎戳中了她的脑袋。
而这位老人,却淡定偏着头走过去,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表现得习以为常。
医务人员担心事情恶化,联合男孩的爷爷奶奶,一起控制住了他,夺走了他手中的刀。
小男孩被按在地上,却还是声嘶力竭地喊道:
“我今天必须要砍死他,没有人可以阻止我!”
被制住的男孩面红耳赤,疯狂抵抗,并大声重复着:
“我今天必须砍死他!”
周围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嘱咐男孩的家人把他带走。
男孩听后,指着工作人员厉声质问:
“我做什么了,你们对我这么凶!”
旁边路人看不过去,说了一句:
“你还要砍人啊?小小年纪砍谁啊砍你砍谁?”
男孩马上转移火力,怒气冲冲地推搡起路人,并嘶吼着:
“我砍你啊!”
成年人力量优势大,转瞬就把他按倒在地,小男孩仍不服气大喊:
“我就打你!你个垃圾人!全都是垃圾人!”
他捶着地,情绪陷入疯狂。
眼见拿周围的成年人没什么办法,又极为气恼地说出一句让人更加害怕的话:
“我回去就自杀!”
说着又站起来,拿起站在一旁的妈妈的手机,猛地砸地上,掷地有声地大喊:
“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男孩这一系列状似疯狂的表现,引起周围邻居们议论纷纷:
“他为什么拿着刀出来?”“小孩真不懂事!”“欠家教!”
爷爷拉着他,回头有些无奈地对着人群说:
“你们不要激他,他有毛病晓得不!”
奶奶也随声附和:
“你们不要再刺激他了!”
结果男孩看着爷爷拉着他,突然又开始发作,当场扇了爷爷一巴掌:
“你凭什么拉着我!”
奶奶走了过来安抚,他也一把推开,完全不买账:
“我打死你们!滚!”
这时,一旁站了许久的蓝衣男子走了过来拉小男孩,小男孩好像认识他,并没有大的反应,反而对着他“诉苦”起来:
“我就骑个平衡车!”
蓝衣男子好像说了一句:
“先回家。”
疑似是男孩的爸爸。
男孩一边嘴里依旧重复着“我必须自杀”,一边在其他四个人簇拥之下走回去找平衡车。
他踩上了平衡车,看到在拍视频的人,怒目而视:
“你拍个屁的照啊!有毛病啊!”
而后满脸通红吸着气,不顾后面的家人,独自骑走。
这样一个2分50秒的视频曝光后,瞬间登上了热搜。
据流传出的聊天记录显示,起因是这个男孩子骑着平衡车去做核酸,医护人员提醒他这样不安全,下次不要这样了。
毕竟踩在平衡车上,一个没站稳就有可能伤着喉咙,或者没控制好方向排队的时候撞到人,都不太好。
结果他下一次还是骑着平衡车来做核酸。
医护人员由此拒绝给他做核酸之后,这个10岁小孩竟然拿来了菜刀进行威胁,也就出现了视频开头的一幕。
舆论发酵之后,网传男孩的妈妈,也就是被小男孩砸了手机的绿衣女士,在小区群发了一篇长文进行解释。
大致意思是:
第一,这个小男孩有双相情感障碍,极度敏感,受到他认为比较粗暴生硬的态度对待会立刻激动,但不会无差别无原因攻击他人。第二,他之前只在家发脾气,教育太严厉会拿刀要自杀,这是第一次在外和别人有激烈冲突,所以她没有很好地应对。第三,对于网上质疑她在一旁玩手机不闻不问,她回应是之前医生说小孩发病可以拍下来给医生看,所以她在一边劝一边拍视频。
文章中,这个母亲先给核酸工作人员道了歉,再解释小男孩状态异常的原因和对自己的质疑,全文言辞看似清晰恳切,和现场视频中“摆弄”手机的样子天差地别。
而视频一开始,她确实是在用手机拍摄小男孩,也可以佐证一部分她的话。
有些网友因为她的解释,对小男孩的情况表达了理解:
“双相患者确实难以控制情绪......”
但也有不少网友并不买账。
“拿着菜刀冲出来,你和我说不会无差别攻击?”“起码刀具不应该锁起来吗?”“在外面不用着急拍视频给医生吧,控制孩子不要伤害人才是最重要吧...”
这些网友并不是“冷血”,对一个得了精神心理疾病的孩子过分苛求。
实在是近几年看到的持刀伤人事件太过血腥,让人后怕,怕自己什么时候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伤害。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源于“恐惧”。
如果怜悯必须以牺牲自己的安全为前提,不要也罢。
更何况,男孩家长的做法,也是一言难尽。
明知道他容易激动,却能轻易让他回家拿到菜刀;
孩子拿着菜刀走到人群中,几个家长几乎不管不顾,最后还得是医护人员动手夺刀;
爷爷奶奶两个老人,倒是在安抚孩子,一旁的妈妈始终专注于手机;
哪怕像她说的那样是在“录像”,至少也该避免孩子伤人。
另一旁的爸爸更是优雅,始终叉着腰在一旁围观。
如此种种,怎么能让周围的人不心惊。
男孩始终是个孩子,又疑似患有躁郁症,结果几个家人就放任他拿着菜刀跑出来准备砍人。
完事还告诉你,“他一般没有原因不伤人”。
简直就像遛狗不牵狗绳的主人,最喜欢说的那句“这狗不咬人”一样,完全没有任何说服力。
更何况“双向情感障碍”虽然神经敏感,躁狂易怒,但并不等于素质低下。
男孩口无遮拦的粗言鄙语,正是家长教育失位的有利证据。
而就是家长的这种态度,才真正让所有路人都陷入险境。
“这么小,又有精神疾病,万一被他伤到,只能自认倒霉...”
我们体谅未成年和精神疾病,谁又能体谅我们“自认倒霉”的恐惧?
未成年人加上精神疾病是很可怜,很值得同情,但这并不是放弃监管,任其自由的借口。
一旦意外发生,加害者有“未成年”和“精神病”两大护身符,受害者又能怎么办?
在电视剧《少年法庭》中,一名13岁的少年白成友出现在警察局门口,拿着一个带血的斧子。
他和警察自首,说自己杀了一个8岁的小孩。
他自称自己患有思觉失调症,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不能控制的症状。
事发当天,小孩子问他借手机,白成友手机没电,于是把他带回了家,但是小孩子吵闹不休,他犯了病,才失手杀了他。
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当他讲到小孩子面对他露出的惊悚表情时,却开怀地笑了出声,法庭上的人都露出难以理解的表情。
笑完,白成友突然问了一句话:
“我听说年纪未满14岁,就算杀人也不用入狱,那是真的吗?”
然后挠着头,无可抑制地又笑了出声。
“太爽了。”
现在站在法庭上的,是一个生了病的未成年弱势群体,还是一个毫无良心蔑视法律的恶魔呢?
谁也无法判定。
法官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抽丝剥茧,最终发现,真凶另有其人——一个17岁的女高中生韩睿恩。
她残忍杀害了与她无冤无仇的小孩子,并将一切推给了不满14岁的白成友,并告诉他,这样能换两个人的自由。
但是在证据面前,完全撇清关系是不可能的,于是律师在法庭上为韩睿恩辩护,说她得了被迫害妄想症,遇到一点自认为的挑衅就会立刻做出反应。
律师的目的,是把这件事导入偶发性犯罪来进行罪名开脱。
出于剧情需要,最后两个凶手互相揭发了对方。
受害者母亲听到自己孩子残害的细节,实在受不了,痛苦地尖叫出声。
法官问她有什么想说的,她冷静了下来,缓缓开口:
“我不在乎罪犯是思觉失调症还是被害妄想症,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严惩凶手。”
影片里,有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
那就是,两个孩子即便作为被告人站上法庭了,他们的家长依然不以为意。
一个因为工作没有过来参加开庭,一个直接丢给强大的律师团处理......
要知道,这可是杀人事件。
这虽然有影视剧的夸张放大,但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正如《隐秘的角落》中说的那样:
“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人们总是忽略了,即便是小孩子,也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是一个人。
为人父母,本就应该尽到教育和引导的义务。
只可惜,太多的父母,永远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永远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小孩”。
他们打心底觉得“孩子不可能作恶”,即便事实摆在眼前,也一定会试图用种种理由为其脱罪。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
“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先通过考试,就觉得真的是太可怕了。”
孩子这张白纸,该如何描绘,笔就握在家长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