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16:18:38
公司唯二的两个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微波治疗机均是在2019年收购而来。
今天《国际金融报》记者讲述一个公司快速升级后,向科创板上市发起冲击的故事。
日前,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好博医疗”)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拟发行数量不超过2000万股,募资超过5.9亿元。
记者注意到,这家医疗器械公司成立虽久,但在2018年后才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更是在2019年通过收购获得了目前仅有的两款第III类医疗器械产品,走上了“科创升级”的道路;四位核心技术人员中的三位也是2018年、2019年来到好博医疗就职。
看看好博医疗的这段历程,各位企业家是否有了经营企业的新思路?
科创含量“升级”路
好博医疗成立于2011年,主营业务为康复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覆盖了神经康复、心肺康复、骨伤及疼痛康复、中医康复、运动医学康复、产后康复等康复应用领域。
2019年-2021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1.88亿元、2.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47%;同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114.93万元、3567.09万元和5507.95万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公司现有康复医疗器械产品中,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微波治疗机为I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中药熏蒸机、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骨质疏松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 8 款产品曾被列为高新技术产品,中药熏蒸机和脑电仿生电刺激仪2款产品列入中医药管理局产品推荐目录,四肢联动康复系统、认知能力测试与训练仪2款产品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推选为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
从申请难度、技术要求及耗费的时间周期来看,第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请难度最高,第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次之,第I类医疗器械产品无需注册,仅需简单备案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唯二的两个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均是在2019年收购而来。
资料显示,2019年收购前,广州奥迈已取得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的第I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一体化体外反搏治疗装置”等专利,在体外反搏产品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力。因公司看好体外反搏产品的市场前景,为增强公司在心肺康复领域的竞争力和协同性,好博有限(好博医疗前身)与广州奥迈股东协商洽谈,就收购事宜达成一致。
2019年6月收购前,苏州博创已取得微波治疗机的第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在产后康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因公司看好微波治疗产品和产后康复领域的市场前景,为增强其在相应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好博有限与苏州博创原股东周建明、朱莹协商洽谈,就收购事宜达成一致:好博有限拟通过增资及股权受让形式,合计对价为640万元,以取得苏州博创80%股权。
随后,2020年12月,好博有限与转让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160万元的价格收购苏州博创剩余20%股权(对应60万元注册资本),拿下整个苏州博创。
在招股书中,记者并没有看到好博医疗披露这两款产品及专利、后续升级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比为多少,但公司主营业务被分为物理治疗类产品、运动训练类产品、评估判断类产品和配件,其中,物理治疗类产品包括压力系列、电疗系列等6个系列,2019年创造了公司82.12%的主营业务收入,2021年降至69.95%,是主力收入来源。
公司压力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报告期内分别创造了1930.62万元、4099.42万元和4936.95万元收入。
公司表示,压力系列产品收入规模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包括:①2019年6 月,公司完成对广州奥迈的收购后,广州奥迈借助公司的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优势,进一步拓展了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销售渠道,使得2020年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销售数量得到提升;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胸震荡排痰机、叩击式排痰机销量增加。2021年,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销量进一步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销量增加。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带来的影响,当然,这一产品带来收入最多不到5000万元。
公司电疗系列产品比较多,包含微波治疗机在内的至少5种产品,总体分别带来3048.75万元、3758.32万元和 4759.9万元的收入。
从发明专利来看,好博医疗选择的科创板门槛之一是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超过5项。截至2022年6月15 日,好博医疗拥有15项发明专利,其中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有10项。
记者注意到,15项发明专利中,好博医疗通过受让方式取得 2019101052237、
2019101052218、201810306983X三项发明专利的专利申请权,并以发行人名义自主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获得其首次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三项在2018年4月、2019年2月申请,是否是因收购而受让得来?这三项受让得来的专利又给主营收入带来多大影响,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过,整体来看,好博医疗在2019年进行的两次收购为公司医疗器械的级别和收入都带来了显著的“升级”。
实控人和研发力
除了收购发明专利升级技术含量,公司还在2019年前后通过其他方式给公司增值。
目前,好博医疗的董事长、总经理万永钢直接持有公司39.05%股份,其控制的上海博景持有公司5.11%股份,合计控制公司44.16%表决权;董事、营销中心总监沈智群直接持有公司32.02%股份。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万永钢和沈智群合计控制公司76.18%表决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而纵观两位实控人,也是创始人的履历,除了沈智群在2000年8月至2001年12月任安徽省安庆市儿童福利医院中医科医生一年多以外,两人并未有更多从医背景。在创立公司前,万永钢历任康泰医学系统销售经理,力孚执行董事、总经理;沈智群当了一年多中医科医生后,任绿谷集团销售经理、康泰医学系统销售经理、上海力孚经理。丰富的销售经验或许帮助了好博医疗开拓市场,但公司研发技术如何保障?
记者查阅资料,目前四位核心技术人员中,严航2015年8月至今历任公司机械工程师、 项目经理、研发中心副总监,其他三人均在2018年5月后进入公司。
实际上,公司也是在2018年后引入了时代伯乐等外部资本,此后,公司迎来了核心研发人员的大批加盟,随后有了收购和筹备上市。
这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外部资本带给两位实控人的战略升级?
那么,这样匆匆忙忙的购买“实现升级”,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持续成长?这值得关注。
此次IPO,好博医疗预计将59649.96万元募资主要用于投资康复医疗器械生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5月,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太仓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公司及相关方构成不正当竞争。2021年11月19日,太仓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好博医疗、广州奥迈共同在《齐鲁晚报》连续五日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共同负担800元案件受理费,同时驳回重庆普施康其他诉讼请求。其后双方均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22年6月23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该案尚待执行二审判决。
另外,2022年1月,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公司及相关方构成不正当竞争。此案件尚在审理过程中。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