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 10:19:00
“火药雕刻师”的名字听起来极其艺术,然而,这项工作可不像它的名字那样唯美。
“火药雕刻师”需要为火药整形,整体误差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内,而且无法依靠机器完成,需要大量人工操作,难度、危险性都可想而知。
徐立平便是一位优秀的“火药雕刻师”,他用26年练就了精湛技艺,参与了我国多项重点航天工作,为航天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被评选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徐立平是怎样走上“火药雕刻师”的职业道路的?在成为大国工匠的路上,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
26年练成“火药雕刻师”
1987年,19岁的徐立平毕业了,出身于航天家庭的他,毅然决然投身航天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面对众多工种,徐立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火药整形,这是航天中最危险、却是最重要的工种之一,也是他的母亲曾经从事的工作。
前辈们为了向他说明这项工作的危险性,特意给他播放了火药爆炸的视频,告诉他,从事这个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爆炸事故灰飞烟灭。
但徐立平看后却坚定地说:“师傅,我不怕,我会苦练技术,保证精准完成任务。”
从此,徐立平开始了艰苦的练习之路。
工作时,他跟在师傅后面,用心学习,将每一个步骤都刻在脑海里,一有时间,就拿模型练习。
下班后,寻找各种雕刻样本,揣摩借鉴他们的雕刻手法,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和作业,徐立平的手指和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他也毫不在意。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和训练,徐立平一做,就是26年。
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徐立平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技艺,他从事的工作,误差从来没有超过0,2毫米,他参与的项目,全部顺利完成任务,没有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
更厉害的是,徐立平用手轻轻一摸,就能知道火药是不是符合标准,在火药雕刻行业里,他被人称为专家中的专家。
随着科技发展,徐立平不仅钻研技术,更改革创新,由于航天业不断发展,发动机需要的动能越来越多,传统的雕刻技术危险性越来越大。
徐立平带着团队改进刀法,他日思夜想,如何既能提高精度,又能把危险性降低呢?
一次,他在思考时,突然看到妻子正在削苹果,刀子一圈一圈转动,果肉平整保留,果皮长长垂下。
徐立平突然得到了灵感,立刻回到工作岗位开始尝试,在这一灵感下,他创新出一整套新的雕刻技术,能将误差控制在0.2毫米内,而且危险性大大降低。
为了表彰徐立平的贡献,这套刀法最后被命名为:“立平刀”。
不惧危险,排除故障
徐立平受人尊敬,不止源于他精湛的技术,更源于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
1989年,我国航天业某重点型号发动机发生了故障,由于发动机火药量大,机器产生的高温极有可能引起爆炸,只能安排人工排除故障。
人工作业,稍有不慎,就是机毁人亡,当主任向大家通报这一险情,徐立平主动请缨:“主任,我愿意下去,请您安排我去吧。”
那时,徐立平参加工作仅三年,技术却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看他还能主动承担危险,大家纷纷点头,这小伙子,行。
徐立平和几个同事下到了发动机里面,这一工作,需要他们一点一点挖出发动机里面的火药。
徐立平侧着身子,半跪半坐,一边注意安全,一边尽可能快地把火药挖出来。
火药不仅有爆炸的危险,还有毒性,为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一般一个人一次只操作十分钟。
但是,徐立平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总是多挖几分钟,把更多的危险留给自己。
长达两个月的拆除工作,徐立平和同事配合,从没有叫苦叫累,整整挖出了300多吨火药。
整个工作安全无误,为我国重点型号发动机的排故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项任务结束后,徐立平的双腿因为吸入大量毒气,好久不能动弹,头发也变得稀疏斑驳。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有啥好后悔的,危险的工作总是要有人做的。”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要问徐立平最感谢谁,他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远珍啊!”
梁远珍是徐立平的妻子,也是徐立平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
在早年,选择职业时,得知徐立平选了最危险的火药雕刻,就有人劝徐立平:“都是干活,选个容易做的啊。”
但是梁远珍却拉着徐立平的手说:“选你想选择的,我支持你,但是你也要注意安全。”
在徐立平因公负伤,在家休养时,梁远珍从不责怪,悉心照料。
火药雕刻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一段时间不做,就生疏了,徐立平因为无法返回岗位,忧心不已,梁远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有一天,她灵机一动,将家里的厨房改成了操作台,让徐立平在家也能练习,一些紧急的工作,在家里也能完成。
看着徐立平舒展了眉眼,梁远珍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在徐立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里时,他父亲瘫痪在床,急需照顾,梁远珍告诉徐立平,不要担心,好好在单位工作,自己则起早贪黑,照顾一家老小,毫无怨言。
就像徐立平所言,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徐立平。
徐立平这枚“大国工匠”的功勋章,一半是他日复一日的辛勤钻研,另一半一定是梁远珍年复一年的无悔支持。
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哪一份辉煌是轻易得来的,荣誉的勋章,是送给勤奋者的礼物。
35年前的徐立平,接下了前辈的重担,从此,披星戴月,一往无前,愿徐立平的精神,能激励每一个面对困难的平凡人,照亮你我前行的路。
勇士不是没有遇到困难,勇士,是跨过了困难的人!